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我能看见状态栏第185节

孙立恩看着布鲁恩继续风卷残云的样子,挑了挑眉头没说话,开始往村里走去。

村路是用带凸起纹路的青石铺成的道路。踩在脚底下感觉倒是很让人觉得舒服。孙立恩一边溜达着,一边看着村里的样子。郭家村位于两座大山中间的平地淤积处。两座山峰为村民们提供着大量的山货,而平地淤积土地相当肥沃,用来种植作物是再好不过。几口井散落在田地周围,看样子是为农业种植供水的机井。而再稍微远一点的地方,则有一个挺大的深坑,从深坑看下去,能看到不少褐色的泥土。这大概就是村民们说的“泥炭”了。

郭家村的屋子从外表看上去都还挺新,就是屋子里的装修风格……有些格格不入。路过村民家的时候,孙立恩先是瞟了一眼,然后就被郭家村村民们的装修风格震住了。这和他印象里的农村完全不一样,也和以前在新闻里看到的村民住房不一样。这种大量应用软包的装饰风格……孙立恩觉着最合适的形容词大概也就是“硬核乡村ktv式装修”了。

为什么大家会在铺着仿大理石瓷砖的地面上,在全是软包和欧式沙发的房间里,在巴洛克式茶几的旁边放个火盆啊?!

第470章 郭家村(中)

村民们的装饰审美风格暂且放在一边不谈,孙立恩比较在意的,还是那个放在巴洛克式茶几旁边的火盆。这种火盆没有烟道,烧起火来是有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的。

不过看样子大家似乎也都知道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,使用火盆的屋子里都是敞开了大门和窗户的。

也不知道在穿堂风吹拂的条件下,烧个小火盆到底能有多少效果。

一圈转下来,孙立恩最大的感触就是村中居民以老年人居多。这一圈看下来,他见到的年龄最小的村民岁数都在四十岁往上。整个郭家村大概也就那么两三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,现在还都聚集在村委会那边帮忙。估计其他年轻人全都下山定居,或者出外务工了——就连过年也不怎么回来。

也难怪村委会搞村席这么有经验,难怪村委会会对巡诊这么上心。村里的现存居民大部分都是拒绝去城里定居的老年人,逢年过节组织大家一起聚餐,再为他们提供定期医疗服务就很重要了。

孙立恩一边感叹着老支书工作不易,一边往村委会走去。算算看时间也差不多了,老布就算真是饿死鬼投胎,现在也该吃饱了才对。

等他赶到了现场,医疗队的博士们确实也吃完了饭,正在四下活动腿脚。布鲁恩和帕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